文章转载自 调料家
调味品是一档做“良心”的生意
但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3年第三季度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2023年 第20号〕(下称“通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抽检了109488批次的调味品产品,不合格样品为1390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为1.27%;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抽检了51194批次,不合格样品为506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为0.99%。
另据今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显示,抽检了161422批次,不合格样品为1103批次,上半年样品不合格率为0.68%,其中,第二季度样品不合格率为0.79%;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抽检了76918批次,不合格样品为411批次,上半年样品不合格率为0.53%,其中,第二季度样品不合格率为0.55%。
虽然看上去,整个大调味品领域的样品不合格率并不高,但抵不过国内市场的“高基数”背景。因此,关乎食品安全的调味品行业,依旧是一个必须“警钟长鸣”的行业。比如,在今年上半年相关部门抽检的20大食品品类中,调味品不合格数量最多,有10批次。
在公布的调味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中我们了解到,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清水县华信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轩辕佳品香醋(2.5L/桶),总酸(以乙酸计)检测值仅为2.64g/100ml,而标准值为≥3.5g/100ml,并且,该产品的不挥发酸(以乳酸计)检测值也仅为0.1g/100ml,标准值为大于等于0.5g/100ml。
另外,标称委托商为河南省千亿优品食品有限公司、制造商为河南佳羽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亿淘猫酿造红烧(酿造酱油)500ml/瓶,氨基酸态氮(以氮计)的检测值仅为0.28g/100ml,而标准值为≥0.7g/100ml;此外,该产品的全氮(以氮计)检测值为0.58g/100ml,而标准值为1.3g/100ml。
(图片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宁夏顺盈商贸有限公司的农家纯粮手工醋(800ml/桶)总酸(以乙酸计)的检测值为2.42g/100ml,而标称生产企业铁岭市豆中宝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豆中宝干酱(150g/袋)的氨基酸态氮(以氮计)的检测值为0.38g/100g,而标准为≥0.5g/100g。标称生产企业名为兰州新国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酿造食醋(甜醋)2.4L/桶、武山县四门慈云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四门香醋330ml/袋的菌落总数不合格,兰州浙兴食品厂生产的精制白醋总酸(以乙酸计)不合格。
(图片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
而在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中,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诸城市森义达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磨香油(400ml)检测出了不得使用的乙基麦芽酚,检测值为102ug/kg。而标称生产企业为内蒙古麻香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蒙香季小榨胡麻油的苯丙[a]芘检测值为42.8ug/kg,而标准值为≤10ug/kg。
通过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被抽检发现不合格的产品中,食醋和调味油算得上是“重灾区”。一方面,这类调味品相对来说进入门槛并不算高,导致部分技术落后的企业出品的产品品质堪忧。这也是相关部门在抽检过程中,不合格的产品大多数都来自一些中小型区域调味品企业,甚至是一些作坊式企业。
而这也是大多数消费者更乐意选择大企业、大品牌生产的产品的重要原因。
另外,对于一些需要专业仪器检测的产品或者指标,普通消费者很难发现其是否符合标准,这也是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中小型企业愿意铤而走险的原因。
此外,这类调味品一般会选择一些相对隐蔽的渠道进行销售,比如除了电商平台之外,上述被抽检的食醋产品大多是一些餐饮包装,这对企业来说,即降低了自身产品价格,而一些小型餐饮终端也因此节约了成本,但当这些不合格产品被使用,受伤害的还是普通消费者。